80书屋

0016、

2021-09-02 作者: 七海魔盗

0016、

离开《明报》大楼,明少先怀里拿着两份合约,以及金镛送他的一只钢笔,他的脸色带着莫名的笑容,第一次见面他给对方的印象想来是极好的,能和一项以沉默寡言著称的金镛整整说了半天话,并且一起吃了中饭,想来是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做到的了。

于此同时,明报大楼的总编室里,金镛接起了一个电话。

“査先生,古龙先生这周的小说可能又不能交稿了,他现在的健康状况很差。”电话里传来一个声音。

“我知道了,让他自己注意身体。等下你到我办公室来那下一期要用得稿子。”金镛心里早有准备,自70年他封笔之后,古龙成了明报的小说连载的顶料柱,不过自去年1977年开始,古龙的身体似乎出现了问题,小说的质量也下降的厉害,金镛知道那些小说想来是找人代笔的。

“査先生,难道您又动笔了?”电话里的声音带着异样的激动。

金镛笑了笑,说道:“不是我写得,不过文章很好,开始连载前,我会给它写点东西。”

——————————————————————

明少先的生活似乎有变得平静下来,除了帮着黄淑萍的电器行修修电器,他的重心开始放在对《诛仙》后半本80万字的修改上。

《诛仙》这部书,很多人通篇读下来,都会以为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是两个人写得,前半部分精彩异常,后半部分似乎作者有些把握不住那宏大的架构,有些写崩了。所以明少先为了呈现一部完美的作品,他需要进行修改。

不过改书这种事情,不是自己写得,的确很难改,因为你把握不住原作者的写作思想,很可能越改越差。不过好在明少先有时光门对面的明珠帮忙,明珠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参考了网上很多《诛仙》的同人文,并且结合游戏《梦幻诛仙》的一些设定整理了一份详细的资料,明少先照着它慢慢的修改着手上的手稿。

《明报》的效率很高,在周三的时候,《明朝那些事儿》就被见报连载了,明少先依然用的是‘朱武’这个笔名。这个笔名也算应景,‘洪武皇帝朱元璋’写得内容也恰恰是‘明朝的那些事儿’。

崇正中学,一间亮堂的教室中,一位年近半百的教师站在讲台上,手拿一份《明报》,底下的学生们抬头望着他,只有一个少年站在那里,与那教师对视着。

“这篇《明朝那些事儿》条理清晰,语言幽默风趣,行文新颖,对历史事件研究透彻,我说它很可能是金镛先生用新的笔名写的历史小说,请问,黄伟平同学,你觉得有哪里不对吗?”教师说道。

“MR.杨,我只想说,这篇文章的作者不是金镛先生。”

“为什么,为什么你这么肯定,纵观整个香港,如今有这样历史功底的小说家,除了金镛先生还有谁?想来也是金镛先生之前已经宣布封笔不再写小说,如今又再一次动笔了,所以换了个笔名。”这位MR.杨如今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完全无视了黄伟平在下面疾呼,这个作者朱武是他的表哥。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香港不少地方,很多学校,公司,不少的读者都对《明朝那些事儿》产生了兴趣,因为开篇的时候,金镛给它写了个序,不少人都以为这篇小说是他开始写的新小说。甚至还有好几个他的好友打来电话询问这件事情。

小说连载四天,金镛正在办公室里喝茶,一个电话打了过来。

金镛接起电话,一个熟悉的声音传了过来。

“你不是说已经封笔不谢小说了吗?怎么又忍不住动笔了啊。”

“哈哈哈,谁说我动笔啦,我连笔都送人了。”金镛爽朗的笑着。

“哦,怎么?找到好苗子了。”对面的人看来很了解金镛。

“不说这个,老黄,我正有事找你呢,下午我去你那儿,顺便还有一篇文章给你看看。”金镛不在意的说道。

“哦,这么上心,也是那个朱武写的?”电话那头的老黄好奇的问。

“对!就是他,我要找你说的事也是关于他的,电话里不多说了,下午我去找你,我们慢慢谈。”

——————————————————————————————

明少先觉得自从到了香港后自己的运气似乎变好了,在黄友德家住了一周客厅后,黄淑萍帮他找到了房子,就在有德电器行对面不远的地方,同样的上下两层,下面是店面,上面是住房,原先也是一家电器行,不过夫妻俩因为要搬去英国和子女一起住,所以准备将店面出租。

因为租的有些急,所以租金相对不高,但是房东要求一次性付款,明少先当下就交了钱,签了合同。合约三年,房租一年一交,店里的存货全部折价卖给了明少先,并且房东还留下了他进货的渠道。

其实这间房子明少先一个人住是有些大了,不过他如今其实不缺钱,原本他到香港时除去偷渡用的5000港币之外,他身边还有4000美金,6000港币的现金呢。《明朝那些事儿》《诛仙》确定在《明报》连载后,金镛难得大方的预支了12万港币稿酬给他,算是《明朝那些事儿》的稿酬,毕竟这本小说已经完稿了。

明少先在黄家人的帮助下花了两天时间整理了房子,然后搬了进去,并且在明少先的要求下黄玥蓉还帮他注册了一个公司,一个电子公司。

原先房东留下来的一些东西被转卖给了黄淑萍,明少先挑选了许多可能用的上的元器件,留下之后,亲自开始联系货源并且招人。

明少先不准备开大杂烩一样的电器行,领先时代四十多年的经验告诉他,只有专业才能成功,所以他的定位是专门电子设备的电器行。他的主要产品只有几种,电子表、电子计算器、打印机、甚至是个人电脑。

明少先打电话到美国,凭着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足足花了两天时间他说服了苹果公司让他在香港代理销售他们去年刚刚发售的APLE2个人电脑。1978年的苹果公司刚刚处于发展初期,他们的产品也刚开始被北美所接受,所以听到有香港公司愿意代理他们的产品,对方很爽快的答应了,当然代理合约的时限只有一年,以后明少先是否能够继续代理苹果的产品需要看他这一年的业绩。

在明少先搞定货源的同时,黄淑萍也帮他找来了员工,不是别人,就是他的堂妹,黄关中的母亲,名字叫黄婉贞。

通过黄淑萍的介绍,明少先算是了解了他第一个雇员的情况。明少先开始听黄淑萍介绍的时候还不相信,这个实际年龄已经34岁的女人,一眼看上去完全就是二十三四的美丽少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