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书屋

868、名单(3/3)

2021-09-07 作者: 剑沉黄海

法国拉鲁斯出版社的编辑就挤在德鲁昂餐馆里,这位30岁出头的留着两撇小胡子的男人刚吃完一块牛排,就看到10个老头子从餐馆的二楼下来。平时楼上是开放的,但是今晚例外。众人要想知道结果,只能在一楼等待。

今年拉鲁斯出版社出版了好几本评论很好的小说,都有可能入围龚古尔文学奖,管理层对今年寄予厚望,认为8本入围小说中最少会有2本,乐观点的话,可能会有3-4本。不幸的是,最后的结果大失所望,万幸的是,总算是有一本入围,那就是来自华夏的《老人与海》。这本书他们之前也放在“可能获奖”的名单里,但只有这一本不负众望,其他的全军覆没。

塞西尔公布名单后,说道:“这就是今年入围龚古尔文学奖的8本小说,我知道你们肯定有很多疑问,噢,为什么是这本,为什么不是那本,对此我能说什么?我只能说,答案都在书里,想知道为什么,自己去找这8本书看吧。女生们,先生们,今晚到此结束,按照传统,三天后,中午1点钟,我们再次在这里不见不散,现在,如果不介意的话,请让开一条路,让我们这些快死掉的老头子离开,8点半,隔壁歌剧院的《善心女神》将要演出,这是我们今晚的既定节目,现在,还有5分钟,路上我们要跑两步。”

有人对他不回答问题就跑很不满意,嘀咕说,什么答案都在书里,明明是为了看歌剧,赶时间,真是没有责任心啊。

拉鲁斯出版社的编辑没听完塞西尔最后的话,立刻跑出餐馆,给出版社打电话,报告最新的情况,然后返回,回到自己的餐桌前,把最后的晚餐吃完,把杯子里的红酒饮干。

和他一样的记者编辑们不少,大家端起酒杯,遥相致意,相互询问今晚的收获,有的人高兴,有的人沮丧,有的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对公布的8本小说评头论足。正如盛京人喜欢讨论政治,人人都是民间政治家,巴黎人喜欢讨论美食和文学,人人都是野生评论家。

巴黎晚上九点,盛京正是凌晨4点,不论是喜事还是哀事,都等太阳升起了再说吧。来自拉鲁斯出版社的一封邮件已经发到了李想、古琪静、丁丁书城和华夏书店的邮箱里,只等天亮后,有人来打开惊喜。

早上六点钟,天刚刚亮,天地间飘荡着浓浓的雾霭。几年前,盛京出现过雾霾,经过治理,现在已经见不到了。远处的天边,雾霭也不能挡住地面下透出来的红光,太阳还没有跳出地平线,但是古琪静知道,今天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一天。

她站在阳台上,简单地做了5分钟伸展运动,恋恋不舍地放弃眼前公园的晨景,来到厨房,准备做两个人的早餐。

今年10月份,她和男朋友买的新房子验收了,搬了进来。在盛京漂了4年,她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更重要的是,有了一个家。

她觉得自己很幸运,短短4年就实现了别人十几年实现不了的梦想。她高中毕业后,步入社会,成了一名北漂,在这座大城市里挣扎奋斗,机缘巧合进入了蜜芽娱乐,又机缘巧合,跟了李想。她曾经的朋友,还住在“蜗居”里,过着“蚁族”般的生活。这让她一直绷着心中的弦,没敢放松,现在还远远不是享清闲的时候,为此,她报了夜校,学习英文,准备考大学本科。自从负责李想的文学事务后,她就开始和国外的出版社打交道,不会说英文,是个很大的短板。

和男朋友吃过早餐后,她开车来到工作室,见到了总是比她早一步的小夏和小张,打过招呼,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习惯性地先从处理邮件开始一天的工作。

她看到了丁丁书城和华夏书店昨晚发来的邮件,告知前一天《老人与海》以及《我是猫》这些作品的当日销量。这是例行邮件,对方每天都会告知她销量情况。

古琪静特别观察了《老人与海》的销量,昨天一天卖了2万册,要是欧洲市场能有国内市场的一半热度就好了。发生上次网络主播“沐雪”嘲笑丁丁书城宣传《老人与海》的标语后,丁丁书城就把宣传标语换了,尽量低调些,以免让一些对李想眼热的人找到攻击借口。

古琪静看到一封英文邮件静静地躺在邮箱里,点开后试着浏览翻译,太过吃力,看到发件人那里是熟悉的拉鲁斯出版社,起身来到办公室外,朝正在和小张说话的小夏说道:“小夏,有时间吗?帮我翻译一封英文邮件,是拉鲁斯出版社凌晨发来的。”

小夏立刻起身:“来啦。”

她把没吃完的早餐放下,喝了一口热饮,擦干净嘴巴,来到古琪静的办公室。她现在属于古琪静的下属,都属于文学业务板块。

“就是这封邮件,今天凌晨4点钟发来的。”古琪静把电脑笔记本转个头,让小夏仔细看看。

小夏盯着看了会儿,抬头对古琪静说:“小静姐,这是拉鲁斯出版社发来的,他们在信里说,哥哥的《老人与海》入围了龚古尔文学奖,三天后,法国时间中午1点钟,将会公布最终的获奖作品,让我们做好相应的准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