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书屋

第四百三十三章 传世国宝

2021-09-07 作者: 五极

周教授的确是有本事说此等狂妄的话,他在有的考古领域的确无人出其右者。

“这里的文字的确是鬼书之文,其中好像还记载到了大禹九鼎!”

“大禹九鼎!”我激动的喊道,这就说明欧阳老人没有欺骗我们。

“但是这里的记载好像有点问题!”

爷爷随即问道:“什么问题?”

“这里鬼书之文所说,大禹九鼎其实并不是九个,只是一个!”

爷爷激动的喊道:“哈哈,欧阳老人真的没有欺骗我们,这大禹九鼎果真是只有一个!”

“你们知道!”

我们就将碰见欧阳老爷子的事情告诉给了周教授,周教授听完连连感叹:“真是有情怀的老人啊!”

不过随即周教授却对我们说:“这世上最难研究的就是历史啊,历史的不确定性太多了,不过此行的收获巨大,最起码到现在我们知道,这大禹九鼎是存在,而且是一个!”

“先不要继续走,我再研究一下这些文字,看看能不能够联想到什么。”

周教授说完,就继续朝着塔壁上的文字看去,我看着周教授,心中油然升起一股崇敬感。

中国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废寝忘食的考古工作者,历史的迷雾才一步一步的被揭开。

但是人的生命毕竟是有限度的,人生在世的精力也是有限,但是就像周教授这种人对于考古做出巨大的贡献的人物,创造的价值是不能够用金钱去衡量。

周教授观察了许久:“实在是太神奇了,这些文字就是交给我,说我用尽毕生之力估计也难以研究出什么实质性的成果!”

“九儿,你可知道这鬼书神秘在何种地方吗?”

我听后急忙问道:“在何种地方?”

“鬼书之所以神秘和独特,是因为和我们的汉字体系结构不一样,汉字讲究的是正而鬼书的神秘在于它的古和反,鬼书又为“泐睢”。泐,源于古汉语,是母语遗存;睢,是水族从古至今的自称读音,是发祥于睢水流域的烙印。”

“周教授你知道的可真多!”

“和你们抬棺匠一样,我是靠考古知识吃饭的,你们是靠棺材吃饭的,只是各有所长罢了!”

我不由的继续问了一句:“周教授你觉得在青铜金字塔内真的存在传世国宝,大禹九鼎吗?”

“现在尚且难以知道,不过我估计解开谜团的时间不会太久!”

“世上所传三大国宝之一,要是被我们找到了,此生足矣,此生无憾啊!”

我眼神坚定的对周教授表态:“一定会找到的,您就放心吧!”

“那就借你这小兔崽子的吉言。”

“对了,周教授你说的三个国宝都是啥啊?”我迷茫的问道。

周教授喝了一口水,润了润嗓子:“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造就了无数的宝物,自古以来稀奇宝贝就举世无双,但是要说到堪称为护国神器的宝物则非大禹九鼎、传国玉玺、十二金人不可。”

的确。周教授所说的这三个,的确每一件都是有分量的,都是有着一定的历史重量!

而大禹九鼎则是相传大禹治水成功,将全国陆地划成九个州。各州长官向大禹进贡铜材,大禹用它铸造了九个大鼎,成为国家权力的象征。

夏桀亡,鼎迁于商;商纣亡,鼎迁于周。但是周亡后,秦朝却只获得八鼎,其中一鼎被大风吹落在泗水之中。秦始皇曾派人打捞,但无功而返,在秦亡之后九鼎下落不明。

周教授说完,这段历史其实我也了解,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

但周教授下一句却让我大跌眼镜:“我估计这大禹九鼎不是大禹制造的,而大禹只是拥有者,或者说是继承者。”

啊!

这已经颠覆了我对历史的认知,要真是是如周教授所说的这样,的确那历史该重新书写了。

周教授继续笑着说:“其实华夏三大护国神奇各自都有其传奇的故事,其最终的下落千百年来也一直争论不休。就拿大禹九鼎来说,有传言说大禹九鼎在周亡之后就全部沉于水底了,但是后世又有秦始皇驾九鼎出游的记载。也有人说秦始皇很有可能将九鼎埋在地宫中陪葬了,真相如何,只有等将来秦陵挖掘才能大白天下了。”

“周教授那我们要是在这里发现了大禹九鼎是不是就可以将流言不攻自破了!”

“当然了,而且我告诉你,要是我们一行人真的找到了大禹九鼎,那将会是我国考古历史上一个里程碑,我们的名字都会被记入史册,而且百年之内声名远播。”

袁纯清听完周教授的鸡血:“干!这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说干就干!”

周教授看着那些鬼书之文叹息:“历史断代的太严重,否则我定会给你们一个正确的答案!”

“周教授你已经很厉害了!”

“孙女婿,你就不要再拍老周的马屁了,小心拍到马蹄子上!”

我正准备反驳道,可是从前边的黑暗当中出现了一抹绿光,那是一双绿色的眼睛。

爷爷立马对我们众人做了一个禁声的动作,爷爷手拿抬棺龙杖就朝那绿幽幽的双眼走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