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书屋

第二百零四章 归墟地

2021-09-07 作者: 五极

“东海的归墟之地是啥地方啊?”

袁纯清吐了一口烟,随即道:“在古代的时候,人们由于视线的局限性,所以就很难来了解,水的源头在那里,水的去向又在何方?但是奔流不息的河流,一直朝着东方流去。故有人猜想,在大海的东面,会存在一个无底深渊,这个深渊就叫做归墟地,正是因为有了归墟地的存在,因此百川汇聚,共交归墟,而且在历史上也多有记载!”

袁纯清接下来对我和老爹继续说道,我感觉这老头也是一个知识丰富,而且谈论到这些东西的时候,丝毫不比周教授差多少。

比如袁纯清接下来说的,根据《列子·汤问》记载:“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而且还有诗文说道,归虚下有通灵地,广利中含济物功。

“归墟地?”我挠挠头道。

袁纯清继续道:“根据古文记载,相传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最后都汇集到这无底之洞里。但归墟里的水,并不因此而有一丝一毫的增减,万千百年,即是如此,从未改变!”

而且在《山海经》提到有一个神奇的深渊,原文为“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儒帝颛顼,弃其琴瑟。有甘山者,生甘渊,甘水出焉。”

但是这些都是历史的记载,真伪难辨。

其实现在现代科技那么发达,随便找一两个潜水员,探测一下不就可以了。

这老头真是小题大做!

袁纯清告诉我们,归墟地在古代的上古神话乃至现代的科技探索都是充满了未解之谜。

而且,道家列子的《列子》成书于春秋战国,对归墟有详尽、富原始神话、巫文化色彩的记载。

相传归墟在渤海之东,而在这个人不知道有多么深的大海之中,归墟地的位置到底在何方,到底该怎么确定。存不存在都是一个未解之谜。但是在遥远东极的无底之海,却有着五座神山,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

据说这五座神山上下周旋三万里,山间相距各七万里,每山平顶达九千里。并且站在上边,看四周都是黄金宝玉所做的建筑,并且树上的飞禽走兽都是珍奇异兽,地上所长之草木,有的甚至足有千丈之高。

“老头,这可是二十一世纪,您能不能靠点谱啊!别净找一些神话故事来忽悠我们父子俩啊!”

袁纯清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说道:“我这是为了引出下文,你小子懂个屁啊!”

“你还是讲重点吧!我可没时间听你瞎扯。”我表示无奈的说道。

“这些内容自然是不可信,但是也不可不信。根据我家先祖留下来的线索,我估计我们所要找的地方,其实就是漂浮在东海上的五座小岛围成的归墟地。我先祖关于这部分的原话是:‘东海之大,渺渺万里,待五星归位,观日月同辉,方可现归墟之地!’”

其实说不定是袁纯清的先祖袁天罡,随便瞎写的几句话,他的后人竟然当真了。

回过头来想一想,这其实也是有点荒谬,那么厉害的风水大师,要留下估计也是留下有价值的东西。

“真希望找到安定公主的大本营,这样我们就能够窥探千年以前的历史风云了!”袁纯清正在美好的畅想着。

不管说这事情是不是真的,我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旱鸭子啊

陆地上都还没有精通,更别说是下海了。

我忽然扭头问袁纯清:“袁爷爷,你不是说你要封盘了吗?退隐江湖了吗?怎么还想去东海呢!”

“我之前说过,我袁家有着我们自己的规矩,我既然已经封盘,就自然不会出手。但是这次的带头人不是我,而是我孙女。”

“雅静要回国了?”我惊喜的问道。

袁纯清点了点了头,我心里为啥莫名的激动起来。

袁纯清眼惆怅迷离的说道:“我父亲一辈子都想弄明白先祖留下来的东西,可是到死也没有弄懂!真是遗憾啊!”

“安定公主在海底建造的大本营会不会有无数的金银财宝吧?”我试探着问道。

“当然有着富可敌国的宝藏,最重要的不是这些宝藏,而是我们先祖在其中所安放的东西,那才是真正的宝藏!”

“切!”

我翻了翻白眼,对袁纯清所说的表示无奈!

“其实帝王陵墓很多秘器都是闻所未闻,皇家使用的岂是寻常物品。而且老周曾告诉我,他曾在古墓当中就发现一种类似于镭的反射性物质,但是因为那时候的技术落后,并没有保存下来。但是若是现在能够找到实物,我估计整个文明史都要改写了。而且中国很多的古代珍宝没有人知道其下落,就如九龙鼎尊等宝物。估计现代人几乎都是凭借自己在古籍善本当中看到的相关字迹,去揣摩,去想象,去完成一个古代宝物的样子和功效。但是这样就无异于大海捞针,价值不是很大!”

“哎呦喂,就您有高尚的情操!”

“一会陈青龙就要来了,我还是把我的好酒藏起来,这老家伙酒量贼大!”

“陈青龙老前辈这么快就赶来了?”

老爹的话没有说完,门外就出现了一个老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