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书屋

第477章 民族主义(中)

2021-09-07 作者: 别予安

对于儒家,萧文早就见识过这群人的无耻程度。同时,萧文也不太明白,儒家这层皮在那些人眼里为什么这么重要。

儒家的人里面,往往都会出现一些能够变通的家伙。因为他们的存在,儒家的适应性几乎是全世界所有知识学派和宗教中最强的。从孔子创建儒家,到二十一世纪新儒家的兴起,几乎每个时代的儒家,画风都不太一样。

当然,这和萧文并没有关系。他给自己套上的学派是杂家,而他自己本身信仰的是历史唯物主义,所以儒家怎么样,都和他没太大关系。

他向李世民解释道:“华夏之道,在于利出一孔。”

听到这话,李世民甚至不用像吕雉一样,依靠身边博士官的提醒,就想起了这句话是谁说的。

“没想到先生竟然如此看重商鞅。”皇帝对萧文的言论,忍不住啧啧称奇。

不过萧文并没有在意。他只是说道:“当年我杂家的尸子,不就是在商君底下做门客吗?外臣吹捧一下商君,又有何妨?”

毕竟商鞅在华夏的历史中,的确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历史唯物主义当中,普遍强调着一点。那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而商鞅,显然就是一个能让生产关系最大程度地为生产力发展服务的改革家。

华夏历史上搞变法的改革家千千万,但做到商鞅这种程度的却不多见。

不过对于商鞅的评价,萧文也只是略微一提。接着,他就说道:“商君的变法,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日,就是因为它的存在,十分符合华夏之道的发展。所以,哪怕是与法家敌对的儒家,也不得不暗地里模仿商君。”

“这个商鞅,是一个很刻薄的人。他的一生,始终认为百姓和国家是敌对的。他认为,百姓强大了,君主就弱小了。而君主想要强大,就需要削弱百姓。”李世民作为一个有着深厚统治经验的皇帝,从天策府开府至今,已经积累了许多年的经验。

因为亲身经历过实践的原因,他对于商鞅的言论并不敢苟同。

毕竟在大唐,虽然国家一直十分强势。但百姓,却也没有受到严重的剥削。

相反,大唐的百姓因为国家对于西域的开发,绝大多数人都从中获取到巨大的红利。因此,百姓过得十分幸福,而且比起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自由程度上也是一个天一个地。

因为亲身经历过民间变化的原因,李世民并不认为百姓的富足,自由与幸福,是和国家的强大有着矛盾。

听到这话,萧文笑了笑,说道:“那不过是商君把秦国当年的问题,当做全天下的问题。如果全天下当初都像秦献公统治的秦国那个模样,那商鞅的话也不无道理。更何况,陛下如果把百姓,换成民,又如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