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书屋

第340章 商人

2021-09-07 作者: 别予安

大阪第四师团成立于1888年,士兵主要由大阪的菜贩商人组成,是鬼子中的资格最老的师团之一。这支部队下辖四个联队,配备了一流的武器装备,堪称鬼子“精锐”。然而它成立没多久,“窝囊废”的名声就传遍了整个鬼子。尤其是第四师团的核心部队——第八联队,因为在日俄战争中屡战屡败,获得了“败不怕的八联队”绰号。

至抗日战争爆发前,第四师团再没上过前线。不过,这并不等于它没有表现“勇敢”精神的机会。1933年,第四师团二等兵松井在大阪市中心闯红灯,结果和警察发生冲突,师团长寺内寿一为了“维护大岛国皇军的尊严”,毅然带兵砸了警察所,史称“大阪Go-Stop事件”,第四师团在岛国国内的“武勇”可见一斑。

1937年,因驻华鬼子兵力吃紧,鬼子大本营将第四师团调到华夏东北,划归关东军序列。怎样才能让这支部队焕发战斗精神呢?鬼子大本营着实费了一番心思,结论是指挥官对于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于是鬼子大本营先后调来几位名将整训该师团,例如绰号“马来之虎”的山下奉文就曾担任过师团长,但他也拿自由散漫的第四师团没办法。

精训两年后,第四师团终于有了露脸的机会。1939年,苏联与岛国在中蒙边界的诺门坎地区发生战争,关东军下令驻扎在伪满洲国北部的大阪、仙台两师团紧急动员,增援前线。仙台师团(即第二师团)接到命令后,强行军4天从海拉尔赶到诺门坎,抵达战场当天就投入战斗,但很快就被苏军打了个落花流水。

与此相反,第四师团的出动命令虽然下达,却迟迟不动。原因是动员令下达后,师团内的疾病患者激增,放眼望去,满营都是因为五花八门原因要求留守的官兵。激动的鬼子联队长在狂怒之下,亲自坐镇医务室参加诊断,这才勉强组织好部队向前线进发,“联队长改行当大夫”的笑话也就此在鬼子中流传开来。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第四师团的士兵们又耍起了新的花招——消极怠工。从海拉尔到诺门坎,第二师团走了4天,第四师团却整整走了8天,而且大量人员掉队。凑巧的是,第四师团先遣队到达前线的当天,苏日宣布停战。

消息传来,掉队的第四师团官兵仿佛吃了大力丸一样迅速跟了上来,连留守的官兵也有不少“带病”赶赴前线,一边还在万分懊丧地抱怨居然没有机会打上一仗。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返程的时候,齐装满员、精神饱满的第四师团,成了鬼子中最威武的部队,而率先赶到战场的第二师团却丢盔卸甲、伤兵满营。

关东军负责新闻宣传的军官实在看不过去,提起笔把鬼子报纸呈上审查的《我无敌皇军第四师团威势归来》新闻标题改了一个字,变成了《我无伤皇军第四师团威势归来》,拐弯抹角地嘲讽了这支“软蛋”部队。

第四师团的名声,华夏军队早有耳闻,早在徐州会战期间,华夏军队就遇到过一支“奇怪的鬼子”。当时,面对鬼子合围,李宗仁指挥四十万大军巧妙地跳出了鬼子的包围圈。但华夏军队突围后已是人困马乏,重装备也丢失了很多,战斗力锐减。在过鲁苏皖边境一条公路的时候,疲惫的华夏军队忽然发现路上出现了一支装备精良的鬼子部队。

因为部队已十分疲惫,华夏军队发现敌军后惊惶失措,混乱地离开公路撤向附近的山区。奇怪的是,过了很久都没有鬼子追来,华夏军队的指挥官惊奇之余派人打探,却见那支鬼子丝毫没有追击的意思,相反,鬼子还在公路两侧堂而皇之地烧起饭来。这支奇怪的鬼子部队正是第四师团的南进支队。

由于刚刚跳出鬼子包围,形势仍十分危险,华夏军队只好横下一条心,硬着头皮横穿公路而走,结果竟一路平安。事后,南进支队的部队长却以“严格遵守作战纪律”为由向上级解释道:“没有得到对华夏军队进行截击的命令。”

可以说,让商人上战场这种事情其实根本不靠谱。商人虽然有着冒险的天性,却也喜欢投机取巧。让他们做生意时候偶尔冒险赌博还行,但是让他们为了理想而牺牲生命……牺牲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牺牲的。

毕诚很清楚自己学派内部那些人的尿性,甚至知道自己也有那种尿性,因此他无比担忧,一旦杂家和儒家开战,那无异于以卵击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