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书屋

第335章 嵩阳书院

2021-09-07 作者: 别予安

听到对方自报家门,萧文心中点了点头。

显然,对方是在拿应嵩阳院当做背锅侠,企图袭击他,以挑动应天府书院和自己的矛盾。

作为搞教育的人,萧文自然知道嵩阳书院是什么地方。

嵩阳书院是华夏古代著名的高等学府,华夏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在萧文那个世界中,嵩阳书院更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组成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位置,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南麓。

历史上嵩阳书院以理学著称于世,以文化赡富,文物奇特名扬古今。

嵩山地区自古就是儒家学派活动的重要地区,这里有嵩阳书院、颍谷书院、少室书院、南城书院、存古书院,其中最显赫的为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在历史上曾是佛教、道教场所,但时间最长最有名气的是作为儒教圣地。

嵩阳书院初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名为嵩阳寺,为佛教活动场所,僧待多达数百人。

隋大业年间(605—618年),更名为嵩阳观,为道教活动场所。

唐弘道元年(公元683年)高宗李治游嵩山时,闭为行宫,名曰“奉天宫”。

五代后周时(公元951-960年),改为太乙书院。

宋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名为嵩阳书院,此后一直是历代名人讲授经典的教育场所。

宋初,国内太平,文风四起,儒生经五代久乱之后,都喜欢在山林中找个安静的地方聚众讲学。

登封是尧、舜、禹、周公等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据记载,先后在嵩阳书院讲学的有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杨时、朱熹、李纲、范纯仁等二十四人,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第9卷至21卷就是在嵩阳书院和崇福宫完成的。

号称“二程”的程颐、程颢在嵩阳书院讲学10余年。

名儒景冬,曾就读于嵩阳书院,中进士后,曾九任御史。

因此,嵩阳书院成为北宋影响最大的书院之一。

不过在这个世界线当中,宋灭南唐后,南唐的很多人都跑到了唐国当中。

而原本的嵩阳寺,也有部分人迁移到了洛阳。

只不过来到了这里后,这群秃驴却有些坚持不下去。没过几年,嵩阳寺就被儒生占据,被迫改了信仰,连方丈住持也只能读四书五经而无法继续阿弥陀佛。

至于道士?

抱歉,道士这种东西只是小范围存在于这个世界。至于道教,更是完全没有成形。

毕竟历史上的道教,就是从道家学派的尸体上生长出来的。但这个世界的道家学派有汉国作为土壤,可没有老到提不动刀子。

如果有道士敢大张旗鼓地走出来,别的不提,道家学派的士人肯定会拔剑砍过去。

毕竟异端什么的,比异教徒更加讨厌。

那些歪曲了无为而治,歪曲了自由,把自由主义变成形而上理论的道士,在道家学派的士子眼里,就是一群恶心的异端!

自然,李唐皇室虽然把李耳当做自己的老祖宗,可是他们也没敢说自己是道教的信仰守护者。

如果他们敢这么说,无疑是在与道家学派为敌。并且他也会开了一个坏头——那就是把学术宗教化。

只要开了这么一个坏头,天下的士人就会担心,你今天把道家整成道教。明天会不会把儒家整成儒教。大后天,会不会把法家也整成法教。

久而久之,所有学派里反感宗教化的士人——在这个时代的大环境下,大概是绝大部分。他们都会直接和李唐决裂。

所有人都知道,没有足够的读书人支持,没有足够的文化底蕴,哪怕一个国家的武力再强大,也不过是一个蛮族国家。

读书人虽然未必能让一个国家强大,但它却能让一个国家秩序。

没有秩序的国家,不过如同草原民族国家一样,三天两头政变,搞什么强者为尊。然后国家就在无休止的内耗中渐渐衰落,直至灭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