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书屋

第160章 师说

2021-09-07 作者: 别予安

“感情这才是上官庭芝不肯让婉儿回来的原因啊!”萧文顿时恍然大悟。

同时,他也想起了儒家那些士大夫们把先进生产技术当做细枝末节的尿性。

而也是因为他教授了婉儿许多七十年代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上面的知识。

要知道,七十年代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上面的知识,可是根据当时的世界格局,为了在核战争结束之后,幸存的人们在荒芜的废土上重建文明而编写的。

可以说,只要拿着这套《十万个为什么》,一个动手能力还算不错的青年人,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科技树从石器时代攀登到电气时代!

这种强大的知识,如果懂行的人,绝对会对其趋之若鹜。

可是上官庭芝却对此不屑一顾。

原来,上官庭芝不是不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只是他认为,萧文交给上官婉儿的,是一些异端学说罢了。

明白这个道理后,萧文顿时豁然开朗。

他问道:“阿香,你说如果我能够证明,自己在儒家一道上也能教会婉儿许多,那上官庭芝那个愚蠢的匹夫,是不是就愿意将自己的女儿送来我这里学习啊?”

听到这话,孙尚香仔细想想,道:“也许这真的可以吧!”

……

研磨,拿笔,在房间的木桌上,萧文看着桌面平铺的一张从国外进口的上好宣纸,逐渐回忆起自己要写的内容。

萧文想要让上官庭芝明白,自己哪怕是教育儒学,也同样能教育得很好。

而要做到这种程度,萧文无疑需要写一篇文章给上官庭芝看看。

而这篇文章,不仅要符合儒家士人的观点,字里行间带着儒学的气息。并且还要符合萧文和上官家之间的冲突核心——学习。

考虑到上官庭芝的来历,是唐国的没落贵族。

所以萧文还将目光投向了历史上的唐朝。

没有做过多的犹豫,萧文就锁定了他上学时候学过的一篇文言文——《师说》。

《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

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全文幅虽不长,但涵义深广,论点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富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除了最后那句“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对于萧文来说,实在违和,没有抄下来必要外,萧文将剩余的部分一一写下。

“虽然抄袭别人的作品是不对的。但《师说》并非某个大诗人苦心孤诣的著作,也不是作家笔耕不辍的小说。这不过是一篇比较著名的社会评论。”

“虽然我拿了韩愈的成果来展示给别人。但是韩愈写这篇文章,本身就是想讽刺社会上耻学于师的现象罢了。我把他的文章抄下来,如果目的同样是为了讽刺与惊醒这些现象,想来他也不会反对才是。”

这么想着,一个个激扬文字,边在雪白的宣纸上纷纷落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