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书屋

122.作家真辛苦51

2021-09-06 作者: 红姜花

121

霍尔主编口中的记者, 竟然就是《泰晤士报》的弗兰茨·哈维。

再孤独的创作者,在自己的思考路途中都会与几名知己相逢。有的知己来得早,有的知己来得晚,而玛丽幸运的很,在《连环杀手棋局》连载刚开始, 霍尔主编的好友, 身为记者的弗兰茨·哈维就早早地发现了菲利普·路德作品的过人之处。

之前记者哈维先生亲自写信给菲利普·路德, 玛丽用打字机写了一封回信。虽说这很不礼貌, 但当时的玛丽需要保密身份,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万万没想到, 玛丽还有亲眼见到记者本人的一天。

她立刻请哈维先生进门,穿着随意的记者一副受宠若惊的姿态, 他坐到沙发上,还没等玛丽询问喝茶还是咖啡,记者就搓了搓手,有些急切地说道:“原谅我没有准备, 玛丽小姐, 昨夜我才从米尔顿赶回了伦敦。”

玛丽露出惊讶的神色:“你特地为此事赶来?”

哈维先生一本正经:“能够亲眼见你一面,玛丽小姐, 这很值得。”

玛丽:“……这是我的荣幸。”

见她有些不好意思,哈维先生失笑出声。不拘小节的中年人往沙发上一靠, 也不同玛丽客气, 姿态随意又放松, 仿佛他们已然是相识许久的老友那样:“实际上, 玛丽小姐,在你的真实身份被公开前,我一直以为真正的菲利普·路德是你的父亲班纳特先生。”

“哎?”

玛丽很是震惊:“为什么?”

哈维先生不好意思地抓了抓自己乱糟糟的头发:“毕竟路德侦探本人人到中年,又是为沉浸在丧妻之痛中的鳏夫。想来这样的男士在女性眼中并不具有吸引力,在我看来,就算是女性写推理小说,也应该写一名符合年轻姑娘审美的体面绅士才对。”

玛丽下意识地想辩驳,她家路德哪里不具有吸引力了!

不过转念一想,直至二十一世纪,达西先生还是一众姑娘们心目中的英伦男神呢。连柯南·道尔在塑造歇洛克·福尔摩斯时,也不曾料到后世的福尔摩斯先生会成为多少女士心目中的偶像。

像福尔摩斯先生这样不爱社交不爱恭维女士的,或者像路德这样结过婚还脾气冷硬的,自然不符合维多利亚时代姑娘们的择偶标准了。

然而“阿婆”阿加莎·克里斯蒂也创造了同样“怪咖”的大侦探波洛嘛。

听到哈维先生这么说,玛丽免不了带上了几分笑意:“容我大胆猜测,哈维先生,你现在还是单身吧?”

哈维先生的双眼蓦然亮了起来:“我想,身为一名私家侦探,你已经将推理技巧运用在我的身上了?”

还用推理吗!

看他这一身乱糟糟的装扮,哪位妻子会容许自己的丈夫穿成这个样子出门拜访啊。更遑论直言女性应该喜欢怎样的绅士……他没说错,可四十多岁的男士还能傻乎乎地说出这种话,几乎能称得上是直男到可爱了。

但玛丽也不得不承认,哈维先生的推测仔细想想还挺有道理的。

早在米尔顿来信时,哈维先生就在疑惑菲利普·路德与玛丽的关系。而在路德的故事中,他人到中年,又经验丰富,按照年龄来看,比起情人,助手,父女更为合理——哈维先生不知道菲利普·路德是谁,但他知道玛丽·班纳特是谁。

看玛丽小姐的周围男士,只有班纳特先生最为合适了。

年龄和路德差不多,又和玛丽关系最为密切。父亲因为有土地要经营,所以委托自己的女儿出门远行倒也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一位卓越的父亲教出玛丽·班纳特这样能在米尔顿帮助工人争取改善工作条件的姑娘,能写出菲利普·路德的故事岂不是顺理成章?

要不是玛丽拥有穿越过来的记忆,她自己也会如此推断的。

“而且,”哈维先生还自己补充道,“能生出五个女儿,我想班纳特夫妇的感情应该很好,路德对他的亡妻也是一往情深。”

玛丽:“……”

替我妈班纳特太太谢谢你了!玛丽哭笑不得:“很遗憾我辜负了你的想象,先生。”

哈维:“什么?不!”

记者看起来很是哑然,玛丽的反应让他感觉自己像是说错话了,弗兰茨·哈维连连摆手:“不不,虽然我必须承认你和我想的不太一样,玛丽小姐,但你的所作所为摆在面前,谁也不能否定。我推测错了你的身份,是我的问题,不是你的!”

老实说,哈维先生和玛丽想象的也不太一样。

他为了工人运动在各地奔波十几年,更是霍尔主编的好友,在玛丽心里,弗兰茨·哈维和主编一样,应该是个经验丰富、学富五车的体面人。而不是那么迷糊邋遢的中年单身汉。

当然了,玛丽必须承认,不拘小节的哈维先生比体面绅士要好相处多了。

他形容窘迫,玛丽好心地帮忙转移话题:“米尔顿怎么样?这段时间我只是和玛格丽特通了几封信,她总是报喜不报忧。”

一提及米尔顿,哈维先生的气势猛然一变。

“米尔顿很好,玛丽小姐,”他认真回复道,“事实上也没有什么值得忧愁的事情可以转告于你,桑顿先生和当地的工会代表在你走后进一步改善了工厂的卫生管理条例,使之更加合理。而在经济案件解决之后,工人们的工资也已经恢复了正常水平。”

“太好了!”

玛丽长舒口气。

工资恢复,意味着之前工人罢工的事情终于尘埃落定。即使劳资矛盾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彻底解决,可能保证大家起码吃饱穿暖,生活健康,工作环境也比往日更为卫生,这就是巨大的进步不是吗。

“事实上,”哈维先生的脸上也带上了淡淡笑意,“工厂推行崭新的卫生条例,对工厂主也是有利的事情。汉普正打算把米尔顿工厂的条例搬到伦敦来。我会全程跟进这件事的。”

汉普在伦敦的工厂,那不正是摩斯坦小姐工作的工厂吗!

一听这话,玛丽精神大振:“这再好不过了,非常感谢你,先生!”

“是我该感谢你,”哈维先生说,“我为了工人的事情前后跑了十几年,玛丽小姐,我见过善良的工厂主,也见过受到非人待遇的工人。在如此之多形形色色的人之中,你是唯一一个同工人们的生死存亡几乎毫无关联,却依然愿意无私伸以援手的。”

玛丽一勾嘴角:“我决计不是你认识的唯一一个。”

哈维愣了愣:“还有谁曾帮忙过,而我不知道的?”

玛丽:“马克思和恩格斯呀。”

哈维:“…………”

记者先生的脸上有片刻的空白,而后他大笑出声。

“你说的没错,”哈维先生忍俊不禁地摇了摇头,“我怎么能把最为重要的两个人忘记掉?”

关闭